良心百科

首页 常识

五力模型的主要内容(商业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10:04:45    

一、背景:

1979年,波特在一篇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中最先提出五力分析模型。一年后,他在自己的新书《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中完整阐述了这一模型。现如今,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被广泛运用在行业结构分析、公司战略制定的过程中。

二、五力内容:

1.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the threat of new entrants

进入壁垒的高低:

(1)进入成本越低,壁垒越低

(2)政府规章管制越少,壁垒越低

(3)顾客忠诚度越低,壁垒越低

(4)遭到现有竞争对手反击的可能性越低,壁垒越低

(5)经济规模越容易实现,壁垒越低

(6)现有竞争对手无品牌优势、专利证书,产品同质,壁垒越低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the bargining power of buyers: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低的价格

议价能力判断:

(1)购买者越少,可替代的供应商越多,议价能力越强

(2)购买的越多,议价能力越强

(3)价格越敏感,议价能力越强

(4)变更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越低,议价能力越强

(5)对最终消费者的分销控制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强

(6)向上游发展的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强

例如,鲜奶一直是超市价格战的中心,因为大的连锁超市相对于奶农供应商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the bargining power of suppliers:更差的质量,更高的价格

议价能力判断:

(1)供应商越少,购买者越多,议价能力越强

(2)控制稀有资源,议价能力越强

(3)购买者转换成本高,议价能力越强

(4)向下游发展的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强


4.来自产品替代品的威胁 the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

威胁大小的判断:

(1)顾客转换成本越低,威胁越大

例如:顾客从喝茶变成喝咖啡的成本远远低于从骑自行车变为开小轿车的陈本。像权软饮料公司为了降低潜在替代者的威胁,通过引入自动售货机,使得在特定区域可以更便捷的为顾客提供产品,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



5.同业竞争程度 rivalry among existing competitors :一个行业竞争程度和盈利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竞争程度判断:

(1)进入障碍低,竞争者多,竞争越激烈

(2)行业发展越慢,竞争越激烈

(3)产品同质化越严重,竞争越激烈

(4)竞争者规模都相近,竞争越激烈

(5)顾客忠诚度越低,竞争越激烈

(6)退出障碍高,竞争越激烈


三、作用

1.帮助公司理解产业结构

2.帮助公司寻找更赚钱更不容易受到竞争对手侵袭的行业定位。

3.利润短期内受天气或周期变化的影响,中长期受产业结构影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