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三十年赓续创新 打造数智化财会人才培养“重理工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6:39:00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创新,自1992年起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改革,30年磨一剑,历经电算化、信息化、数智化财会人才培养3个阶段,遵循“需求导向、能力为本、交叉融合”的理念,坚定“业务+财务+信息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特色,创设“思政领动、课程推动、师资带动、产教助动”的“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数智化财会人才培养“重理工模式”。

“思政领动” 深耕红岩铸魂育人沃土

学院以传承红岩精神、浸润抗战文化、秉承兵工基因为思想领航,通过“1234”思政育人体系,打造“经世济民、扎根西南、奋发有为、诚信执业”的财会人才思政育人模式。“1234”思政育人体系,即1个目标(立德树人),2个课堂(校内、校外两大思政课堂),3个融入(将红岩精神、抗战文化、兵工基因三要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4个平台(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平台、社会实践调研平台、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党建联动机制,以8个市级、校级标杆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开发300多个思政案例,将红岩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和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实现红岩铸魂思政教育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培养。

“课程推动” 实施数智深融课堂改革

学院围绕“业—财—技”一体化展开数智深度融合,构建“财会软件操作模块—数据处理技术模块—财会系统开发模块—管理决策应用模块”四级进阶式财会人才培养数智化课程体系。开发21门财会专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课程,其中“会计大数据基础”“会计数据分析与处理”“RPA财务机器人”等12门课程为国内首创。一体化推进教材及教学案例建设,与企业共建并原创16本数智融合教材;基于联盟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实践,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场景化教学案例库。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实施“春秋争霸中国风版”等多种情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软件工程中的原型法思想引入教学,首创了基于BEI(Basic基础性、Extensibility扩展性、Innovative创新性)的阶梯式实验原型教学法,并实施基于BEI的多元化考核方法,提升数智深融课程的育人成效。

“师资带动” 打造融合型育人团队

学院通过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等思政育人团队,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课程团队建设为重点,打破组织边界,依托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会计信息化),组建8个学科专业交叉的数智融合型课程团队;开展教师能力“双向提升行动”和青年教师信息技能大赛,实现专业课数智化转型。依托重庆市“人工智能+”智能会计交叉学科群,建立智能会计与数字化转型学科团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聘请具有丰富财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行业高管建立业界导师团队,促进数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相结合。以国家级会计信息化课程虚拟教研室为平台,与其他校院开展共建课程、互助教学,建立开放型数智化师资共同体,推动数智化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

“产教助动” 构筑数智资源融合平台

学院依托重庆智能会计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多形态教学场景群,突破空间壁垒,将产业要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实现“对接产业办专业,融入场景育人才”。将重庆市海事局《财务云平台研发与大数据决策》、千叶眼镜《企业智能财务系统开发》以及《“博思”通用财务软件》《“大家”财务及流通软件》等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7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智能财会教学原型案例。与企业联合开发产教融合课程并编写《RPA财务数据分析》《大数据智能风控》等智能化特色教材,开发模拟教学物理沙盘,助力数智融合课程建设。通过与巴南区税务局、浪潮软件、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20多个单位共建培养基地,开展场景化教学,提升数智实践能力。与金蝶、大家软件等公司共同举办“重庆市会计信息化大赛”“大家杯会计信息化创新、创意作品设计大赛”,培养学生数智创新能力。

学院教学成果卓著。近年来,原创性数智化教材发行量达16.2万册,被全国100余所院校选用。改革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家金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150余项,学生申请软件著作权47项。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

(王 波 张志恒 李 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