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开屏见“好”|农民爱迪生!青岛大叔造“辣椒神器”征服95%国际市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11:00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现在璐璐机械的辣椒除柄机已经升级到第17代,每小时辣椒除柄效率最大到1吨左右,可以代替200个人工。”近日,在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董事长李志敏略带骄傲地介绍,企业已经占到全球95%的市场份额订单量每年都在增长

他告诉记者:“胶州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全国80%的辣椒都集合到胶州加工,再销往世界各地。因此,给辣椒剪柄几乎形成了一个产业。”

“奶奶坐在院子里,用剪刀一个个地剪掉辣椒柄,劳累一天最多也就能剪100斤,不仅效率低,还会辣手辣眼睛,气味也特别难闻。”李志敏回忆起过往。他1968年出生在青岛胶州胶莱街道南王珠村,因家庭条件有限,初中只读了7天书便辍学。但他自小对各种农业机械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跑到书店学习、记笔记,自学机电液压等农机知识。

后来,李志敏也做起了干辣椒加工生意。人工剪辣椒柄成为他和同行最头痛的一项工作。干辣椒加工出口必须做剪柄处理,而剪辣椒柄靠手工完成,耗时长、效率低、用工量大,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效率?李志敏萌生发明辣椒剪柄机的想法。

李志敏查看设备制作情况

2009年,他正式着手研发给辣椒剪柄的机器。起初,李志敏觉得应该不难,根据男士剃须刀的工作原理,制作滚筒旋转起来,让辣椒柄漏到滚筒上的小孔里,然后将其切掉就可以了。但在具体研发过程中,他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时候在村里每天都不敢见人,怕被人笑话,觉得我不务正业、不过日子。”李志敏直言,当时的感受就是“孤家寡人”,搞研发前后投了四五百万,身上压着欠款,怕被讨债都不敢开家里大门。六年半的时间里,他买材料、做试验,换材料、再做试验,一次次研制,一次次失败,试验不合格的机器只能卖废品,心疼又无奈。

“当时全世界没有这种设备,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从无到有,确实是非常非常难。”李志敏说,要么就是剪切率低,要么就是辣椒破碎率太高,损耗太多。这些难题和压力将他的斗志逐渐磨灭。“有时候想,是不是机器真的无法代替人工来剪?”他坦言,也想过放弃,但终究因为喜欢,因为不甘心,咬牙坚持。他给自己设限:如果到45岁还没有成功,就放弃研发,去打工挣钱还债。

事情在2013年5月迎来转机。李志敏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辣椒除柄机。虽然只能剪板椒,而辣椒有一百多个品种,但已经让他看到些许希望,于是给自己放宽年龄限制到48岁。2014年底,李志敏研发的辣椒除柄机经受住了连续100小时的不间断作业试验,标志着研发的成功。他用女儿的名字“璐璐”给机器命名,他说在自己心里,这台机器就跟自己孩子一样。

李志敏展示可再加工做饲用的辣椒柄

2015年12月,李志敏拿着跟小学同学借的50万元,成立“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第一年就还清了债务。2016年,辣椒除柄机开始出口印度,后来被印度列为购置补贴产品,购买“璐璐”当地政府给予40%的补贴,这是印度首次对国外农机产品进行政府补贴。2018年底,应印度政府邀请,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在印度成立分公司,负责印度及周边市场的销售服务工作。

随着国内外客户慕名而来,璐璐辣椒除柄机走向市场、走出国门,享誉马来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李志敏也慢慢有了更多资金和精力改进技术、完善设备。他聘请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成立研发团队,取得70多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4项技术空白,实现辣椒原料到辣椒段、辣椒皮、辣椒粉等加工的全链条深加工。目前,他牵头研发的辣椒脱帽去蒂机器,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验证,效果较为理想,预计将在2026年元旦正式上市。

“这又突破了辣椒界的一个难题,能实现两个全球首创,真正让青岛智造、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智造有多么牛气。”说到这里,李志敏由衷地笑了,“是中国人发明的!”他强调。

(大众新闻·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大众新闻编辑 张誉耀 刘宪伟 设计 董赫然 统筹 刘宪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