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时刻有说法 | “名师”失联?小心培训业三大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01:00    

红网时刻新闻4月8日讯(记者 刘璇)“报名时说好有专属导师全程跟进,结果连基础问题都要等好几天才回复。”近日,消费者李先生反映,其花费高价购买某电商陪跑课程后,发现实际授课内容与宣传的“一对一精准指导”的承诺严重不符,提出退款却遭机构以“已开课”为由拒绝。

其实此类纠纷并非孤例。

根据湖南省消保委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受理培训服务类投诉219件,较去年同期激增143.33%。虚假宣传、退费纠纷、机构跑路等三大顽疾尤为突出:部分机构打着“保过”“名师授课”旗号招揽学员,实际却频繁更换师资、压缩课时;当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费时,更有机构设置“霸王条款”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诱导学员签订教育分期贷款协议。还有机构存在设置合同陷阱、规避机构责任、强制自动续费等问题,或者突然关门倒闭,失联后造成学员难以维权。

省消保委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核查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师资力量以及是否有被行政机关列入黑名单;二是避免大额预付费,谨防“跑路”风险;三是拒绝“消费贷”“分期贷款”陷阱;四是警惕“低价引流”和虚假承诺,商家有任何承诺,都应要求其写入合同并明确违约责任;五是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避免“霸王条款”,明确退费细则。

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亲辉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等行为已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并索赔。特别是以‘保过’‘包就业’等承诺诱导消费的行为,可能涉嫌欺诈。”

杨亲辉提醒,消费者在维权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培训机构的宣传资料、合同文本、缴费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若遭遇机构“跑路”,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权。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优先考虑采用“一课一付”或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的机构,以降低消费风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