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百科

首页 实时讯息

家家住“别墅”,老太太会网购 实探“鲁西第一村”能花敢花背后有啥秘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58:00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记者 陈俞印 聊城报道

家家住“别墅”,老太太会网购?

这不是繁华大城市的富人区,而是地处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的一个小村庄,它就是被誉为“鲁西第一村”的刘庄村。

在世人眼中,这曾是一个“神奇”的村庄。早在许多农村生活普遍还比较困难的八九十年代,这里的人们就住上了大别墅。如今,这里的人们爱网购、爱旅游,生活又是另一番新景象。

为啥这么敢花?刘庄人敢于消费的底气何在?近日,海报新闻记者赴“别墅村”实地探访,揭秘当地“有钱、敢花”背后的致富秘密。

老太太的“网购账单”

“我昨晚下单买的99.9元的化妆品,还有无线蓝牙耳机、养生茶……”3月13日,在刘庄村一栋漂亮的二层别墅中,64岁的老人吴秀萍和老伴杨桂平正在讨论近日网购的“好物”。

吴秀萍给记者出示了一份消费账单,记者看到,在这份账单上,吴秀萍和老伴每月购物费用数千元,在网上遇到喜欢的物品,有时候一晚上花个一两千元也不在话下,网购内容涉及美容、娱乐等多种类型。

“在我们刘庄,不仅年轻人喜欢网购,一些老太太、老大爷用手机网购用得也很溜。”村民赵桂霞笑着说。

吴秀萍、杨桂平夫妻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刘庄人。杨桂平告诉记者,刘庄村,原名篓子刘村,曾经,村里人世世代代曾以编鸡篓子维持生计,村民们种植着一小片盐碱地,穷得叮当响。

三四十年前,刘庄人敢想敢干,率先致富,成为“鲁西第一村”,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别墅,如今,村子日子过得愈发富裕,村民们购买新家具家电,装修一新,开始享受生活。

“我们俩都退休了,退休金加起来五六千元。”杨桂平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在村办厂子上班几十年,厂子一直给交城镇职工社保, 如今按月领退休金,每月不仅生活费充裕,还能有余钱买许多喜欢的好玩的东西,平时给儿孙买礼物也颇为大方。这个月,两人刚给女儿买了一辆电动车,还给外甥买了玩具。

事实上,在刘庄,很多老人都像杨桂平夫妻俩一样有退休金。“我们村百分之七八十的老人都有退休金。”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忠表示,不仅有退休金,这些年,村里还常常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老人们不用跟孩子要钱了,也不用出去辛苦打工了。

“近年来,我们刘庄村民的消费,早已从多年前的日常生活必要支出,升级到了享受型消费,网购、看电影、旅游等都是常事。”刘庄村村民赵桂霞告诉记者。

“鲁西第一村”缘何而富?

刘庄村的消费底气何来?事实上,消费提升的背后,“有钱挣”才是底气。

“我们村从80年代,就开始建设村办企业,这些企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村民幸福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忠表示,去年,村里工农业产值达到3.1个亿。

吴俊亭是刘庄村率先致富的村民之一,如今是该村健春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带领一两百位村民致富。

“我们企业主要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全部出口到国外。”吴俊亭说,目前工厂有170多位员工,基本来自刘庄村和附近村庄,收入每月4000元-8000元不等,农忙时节甚至有人收入过万元。

“我小时候在家种地,后来毕业后到村办企业上班,如今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吴俊亭感慨,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老板,自己的生活轨迹大多在村里,见证着村子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刘庄村第一座1000吨容量的恒温库建成。很快,每户就能分红5000元,极大地鼓舞了刘庄人的创业热情。一家家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村里的经济收入连年攀升。上世纪90年代,全村人就住上了平均270平方米的现代化别墅。

恒温库、蒜干厂、面粉厂、速冻食品厂……如今,刘庄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对“订单”基地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治虫、统一收购”。几年来,“订单”基地稳定达20000亩左右,农产品通过企业深加工,每年可实现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社会效益2300多万元。

刘长忠表示,近年来,刘庄村村两委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领办成立林果合作社,建立自动化果园和仓储物流中心。村民收入模式变成“流转土地收入+就地打工收入+入社分红收入”,使农户不仅有了保底收入,还能参与二次分红。

如今,刘庄村内企业众多,收入模式多样。村民在家住别墅,出门好“挣钱”,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别墅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走在刘庄村,一座村内公园映入眼帘。园内按照古典园林风格打造,花影交错,巨石林立,加上乡村野趣,别有意趣。

3月,百花盛开,刘庄村举办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鲁西第一园”第三届赏花节,大量游客涌入村庄,赏花游园。一时间,刘庄村又成为爆火的打卡地。

“太美了,想不到在离城市较远的村里,竟然有像刘庄村这样的古典园林!”天气晴好,三位从外地赶来的游客感慨,这里有别墅、园林,有鱼塘、果园,还有酒店和民宿,令人耳目一新。

刘长忠告诉记者,如今,作为乡村振兴带头村、模范村,刘庄村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鲁西第一村”刘庄村的民俗乡村旅游将附近五里墩红色旅游、马颊河湿地风景旅游连片成线,融为一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的“钱袋子”更加鼓起来。

事实上,刘庄村的故事只是山东农村致富和消费增长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24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高于城镇0.9个百分点。这其中,离不开山东这座人口大省的农村消费。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一直以强农富民为目标,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去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9%;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67家,总数超过1.1万家;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到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农业产业强镇111个,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曹县汉服淘宝村、寿光蔬菜村、聊城堂邑葫芦村、临沂中国结特色村、潍坊吉他小镇……近几年,山东涌现出一批批特色乡镇。2024年,山东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57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53元,增长7.3%。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117.6亿元、增长5.8%。山东全省农村地区网店数量超过66万家,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到658.4亿元、较上年增长16.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