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探索千年蜀道 领略非遗魅力——贾和普眼中的广元非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16:00来源:【天府融媒】
“我一辈子都喜欢古老的东西,古老的中国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事物,不断地传承发展,我真的很爱中国。”贾和普回首第25次蜀道之行,发自肺腑地说。
三月,春和景明,是赴约的好季节。今年3月,八旬美国友人“蜀道候鸟”贾和普再次翩跹而至,在广元开启第25次蜀道之行。
这一次,她和往常一样,与昔日好友重逢,考察蜀道遗址遗存,在古老、高贵、美丽的蜀道上感受千年历史温度。
这一次,她打开了新视野,在广元这座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触摸、对话、感受非遗魅力。
最精致的匠心赋予古老的艺术以生命,丰富多彩的艺术搭建了国际交流的桥梁。贾和普和随行的外国友人在一支笔、一把勺、一根针、一块石头间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

一支笔 绘就万千风景
一捧黄泥,雕琢千姿百态;一支画笔,画出万千风景。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彩绘彩塑的店铺设在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传承于明清之际,其中,彩绘主要以神佛像塑造和释、道、儒及民俗文化内容为主的彩绘壁画绘制,同时兼顾石雕、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彩塑则是以粘土为主要材料进行造型,干燥后施以彩绘的传统雕塑工艺品。
大学专业为中国艺术的贾和普特别喜欢蜀道上的栈道和石板,于是代表性传承人陈风良为她现场绘扇,在画笔飞舞间,以浓墨重彩的色彩调和、遒劲流畅的线条走势,绘就一幅包含山、树、石板和栈道的气势恢宏“剑门关”风景图。
“快速、精准、漂亮,这是必须要一次性成功的高超艺术,是中国绘画独有的美学形式,我会通过它看到蜀道的美丽。”贾和普专注地看完后连连称赞。
陆游骑驴入剑门、梅岭打虎……店铺前,陈风良为外国友人讲解着每把扇子背后的历史典故,介绍彩绘内容多为当地山川风光或历史典故,彩塑则多为神佛及历史人物,大家纷纷表示,下次有机会要来参观彩塑艺术。

一把勺 浇成千姿百态
以糖为墨,以勺为笔,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昭化古城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薛氏糖画是始终坐落在城墙前的街道边的一道街头风景。
糖画是一种源于明代的民间手工艺,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画的总体制作程序经过“选糖、熬糖、化糖、画糖”等步骤,不仅能绘制人物形态,同时还能将各种飞禽走兽、文字、鲜花、瓜果等内容完美呈现,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哇,这个有意思。”贾和普看着薛发明在手腕翻转间就用糖液完成了一个作品,惊呼不已,并兴奋地想要尝试。在薛发明手把手教学下,她执勺在手,“快、准、狠”地将手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画板”上,两分钟的时间便画出了一只长耳朵、胖身子的“兔子”。
手持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贾和普在昭化古城间欢乐穿梭,与老朋友打招呼,与新朋友分享,她说:“这是一次特别又甜蜜的体验,看着很简单,其实很考验技术,很厉害。”
如今,薛氏糖画不仅镇守在古色古香的昭化古城,同时走到了校园、广场等更广阔的舞台,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一根针 绣出千年故事
“中国的刺绣艺术很有名。”在朝天区羊木镇油菜花田的麻柳刺绣展示点,贾和普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起源于秦汉时期,鼎盛于唐宋年间,是麻柳先民们在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品主要以帐帘、枕套、围腰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是麻柳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记录社会发展的典籍。
在朝天区羊木镇油菜花田的麻柳刺绣展示点,贾和普观赏着绣娘们一针一线绣出了生动的花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并在代表性传承人张菊花的指导下,于一幅正在绣制的“金凤凰”上穿针引线,小心翼翼的动作透露出喜爱之情。
了解到麻柳刺绣不需要画草稿,是采取“数底布的丝线”的方式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保证绣样线条的均匀整齐,贾和普感叹道:“很有智慧,怪不得图案都大小一致,中国很讲究对称的美感,我也很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麻柳刺绣技艺通过家族女性口传心授延续至今,既保持着“一针三线”的手工温度,又借助现代设计理念焕发活力,已经开发出融入现代审美的生肖系列、婚庆系列等新产品,在传承中发展传统技艺,使产品从生活实用向工艺收藏转型。
一块石头 雕刻精美孤品
一方顽石,随势千雕万琢,数代石刻匠人赋予其生命,更烙下了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足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花石刻起源于清朝年间,凭借独特的人文风格及精湛的雕刻工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刻之一。
“这些白色的梅花、剑门关关楼是粘上去的吗?”在利州区白花石刻传习所参观时,美国友人李静修好奇地问出大家最好奇的问题。
实际上,白花石刻原料主要采自广元市境内的大理石矿山,镂空雕、浮雕、平雕等多种技法吸收了广元深厚的摩崖造像艺术手法,而眼前恰到好处的赤白形态都是石刻匠人根据石材自然纹理、形状大小雕刻而成,因此件件都是孤品。
眼前惟妙惟肖的作品背后是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其深深吸引,贾和普当场拿起錾子,在代表性传承人唐骏的带领下当起了“学徒”,体验中国的石刻艺术,虽然浅尝辄止,但仍欣喜不已:“不可思议,精美绝伦,很难想象是怎样的智慧和毅力才能在这么小的石头上雕刻出那么美丽的作品。”
临别之际,唐骏将一枚刻有广元地标凤凰楼图案的白花石刻挂件赠予贾和普,抚摸着集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于一体的白花石刻挂件,贾和普爱不释手:“我爱广元。”
贾和普第25次蜀道之行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她期待地说:“2026年我想来看看剑阁的高观皮影。”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豪取跨赛季泥地13连胜,郑钦文能在法网有所突破吗? 04-04
- 探索千年蜀道 领略非遗魅力——贾和普眼中的广元非遗 04-03
- 这个美国小伙儿拿到了“中国绿卡”,自豪称这儿是第二故乡! 04-03
- 美国打响全球贸易战,欧盟百亿欧元押注“中间走廊” 04-03
-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生长密码 04-02
- 相声、小品、武汉话……“汉语桥”故事会,老外都在说中国话 04-02
- 好评中国丨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04-02
- 长沙科研团队研发智能脑电分析平台 为全球医疗AI提供“中国方案” 04-02
- 热门文章